“协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2-11-10 08:54:16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合肥主会场——中安创谷。记者 范柏文 摄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国声谷,是我国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图为声谷入驻企业安徽奇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语音机器人。新华社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肥通富微电子有限公司内,员工正在键合生产线上作业。 通讯员 解琛 摄

魅力合肥。(合肥市委宣传部提供)

让科创成为“引擎”

“您好,我是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当前全市正在开展核酸检测,请问您是否按照要求接受检测……”两年来,在上海市的抗疫工作中,市民常常能接到这样的问询电话,而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是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

今年4月2日,电话机器人仅仅用时3个小时,便完成了一批近7万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排查,助力政府部门高效开展疫情信息排查工作。

拨打疫情防控问询电话、保障线上教学有序进行、服务全市在线庭审工作、确保金融服务不间断……在上海的抗疫工作中,科大讯飞以“硬核科技”助力城市构建坚实屏障。近年来,科大讯飞先后与杭州、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和产业化落地。截至今年8月中旬,讯飞开放平台在长三角已聚集超过76.7万支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36.4万个,开放技术能力498项,一批批优秀示范场景从长三角走向全国。

科技创新是合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通关密码”。近年来,该市锚定“一极三区一高地”,即“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高举科技创新这一“金字招牌”,构筑“第一生产力”,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10月18日,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二场集体采访活动中,于去年问世的“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作为我国原创重大科技成果再次被提及,引发媒体聚焦和关注。“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成功研制,是长三角创新合作产出的“重磅”科研成果。

据合肥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大力实施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合肥国家实验室全国首批挂牌并设立上海研究基地,中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与上海光源在加速器技术、同步辐射应用及大科学装置共享等领域密切合作。推动科技要素有效对接,合肥市928台套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7家企业实施面向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重大科技联合攻关项目,14家企业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绚丽的科创之花,在合作的土壤中越绽越美。

让产业担当“主力”

科创打头阵,产业当主力。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合肥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让“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战新产业体系在补链、延链、强链中发展壮大。

“合肥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两大地标产业全力打造,在长三角地区来说,这种扶持力度和发展魄力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合肥天帷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武建双说。今年初,总部位于上海、网络安全服务延伸全国多个重要城市的天帷公司正式入驻合肥中安创谷科技园。武建双表示,选择扎根合肥,正是因为对合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我们充分发挥合肥的区位优势和科创优势,建立了全球招商渠道,围绕政府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大赛招商四方面展开工作。”中安创谷有关负责人表示,园区还成立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海外人才支撑;开展多种形式助企活动,从资本、技术、政策等方面为入驻企业赋能;“链接”更多上下游合作企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沪苏浙高科技企业纷至沓来。

“我们聚焦重点领域开展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对接活动,成效显著。”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于晓淦表示。

2021年,合肥市来自沪苏浙地区新签约项目107个,投资总额465亿元,宁波均胜、长阳科技等一批大项目签约落地合肥;来自沪苏浙地区新建亿元项目229个,投资总额898亿元,协鑫光伏、万洋众创城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

智慧物流、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大健康、大数据……位于肥东的合肥上海产业园,处处是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的景象。作为上海合肥跨省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对外开放平台,近些年随着大项目、大客商、大集团纷至沓来,目前该园区入驻企业已经超过3000家。

据合肥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积极建设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和资本要素对接,探索跨区域产业转移、园区合作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条件、配套服务功能和产业承载能力。2021年,合肥市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共引进沪苏浙亿元以上合作项目20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进入“快车道”。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合肥市科技和产业规模快速集聚,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总量、国家大科学装置集群数量仅次于上海,居长三角省辖市第1位。在“科创+产业”的双重助推下,今年上半年,合肥GDP增长2.9%,增速与宁波并列居长三角8个万亿元城市首位。1月至7月,合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增速均居长三角8个万亿元城市首位。

让开放激发“活力”

眼下,位于合肥市清溪路和潜山路交口的新合肥西站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西侧站房主体结构即将迎来封顶。按计划,西侧站房将于明年底具备开通条件,整个站房2025年全部建成。

新合肥西站是合安、合新高铁的起点站,合蚌、合福、商合杭高铁的中间站,未来将成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港(台)通道的重要客站,以及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基础,多年来,合肥加速参与构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该市8条铁路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合安高铁建成通车,合新高铁、新合肥西站、铜陵港江北港铁路等加快建设,合肥轨道交通S1线、沪渝蓉高铁合肥段今年启动建设。目前,合肥铁路通车里程884.6公里(快速客运铁路524.3公里),铁路网密度772.9公里/万平方公里,里程和密度均居长三角主要城市首位。

加速等高对接,合肥全面构筑“海陆空”交通大通道。当前,合肥积极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加强合肥江淮联运中心等与沿江上下游港口合作,推动与宁波港江海联运;新桥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正在火热施工中,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加快建设;优化升级高速路网,合宁、合芜、合安高速“四改八”、滁淮高速已建成通车,有序推进明巢、德上、岳武、合六叶等重点公路项目建设,“2环13射”高速路网正在加快构建中。

畅达的交通,助力合肥打造跨区连片的广阔市场。今年5月,在无锡举办的“长三角城市中心城区品质消费节”上,合肥市蜀山区的特色街区、优质商品、人文风情精彩亮相,全区11家企业入选“2022年度长三角百家优质品牌商户”榜单。

据蜀山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与长三角各城区商圈商户消费联动、深度共建,有力助推蜀山区优质商品走向全国,推动全区消费提档升级。

对接服务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联合打造多层次消费中心城市矩阵,协力构筑一批重点商圈;协同实施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专项行动,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牵头成立或加入长三角环境产业技术创新、长三角先进计算、长三角新能源和网联汽车等跨区域联盟;建设合肥区域性科创金融中心,携手打通长三角资本市场平台……在一连串、高频次的协调联动、合作对接中,合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飞驰在一体化发展的“高速路”上。

在深度协作中,奋进的合肥勇当一体化发展的安徽“先锋”。

“回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完成了从长三角‘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的身份转变,奋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当好‘上进生’,争当‘优等生’。”合肥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 许蓓蓓 许根宏)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