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事通!【一线调研】茭白丰产的“烦恼”如何解?

2022-10-11 08:44:35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采摘的新鲜茭白。

茭白秸秆经加工后被打包成圆柱形青贮包自然发酵。


【资料图】

岳西被誉为“中国高山茭白之乡”,1亩单季茭白田产量约1500公斤,但留下的茭白秸秆也有约1500公斤。茭白丰产背后,如何处理大量的秸秆,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当地展开探索——

大量茭白秸秆去哪儿,成了丰产的“烦恼”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境内群峰逶迤、雨水丰沛,当地出产的高山茭白生长在平均海拔超过600米的地区,个大、色白、脆嫩、香甜,在长三角城市广受欢迎。随着产业培育和壮大,岳西茭白获评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岳西被誉为“中国高山茭白之乡”,年种植茭白5.83万亩,产值近3亿元。

前不久,岳西县主簿镇余畈村的茭白种植大户、安徽乾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艳华迎来一群客人。客人们来考察的重点不是茭白产销多少,而是茭白秸秆去了哪儿。原来,由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岳西县政府举办的茭白秸秆循环再生利用培训推进会,将现场考察点设在余畈村和王艳华的茭白秸秆加工厂。来访者正是在现场一睹茭白秸秆如何“变废为宝”。记者随团现场探访。

群山环绕下,余畈村大片田地里,绿油油的茭白植株遍布,一阵风吹过,摇曳生姿。茭白植株茎干直立,高约2米,但可食用部分仅约20厘米,为接近根部白色像嫩藕又像笋的茎。

正因可食用部分相对小很多,1亩单季茭白田产量约1500公斤,留下的茭白秸秆也有约1500公斤。茭白丰产背后,如何处理大量的秸秆,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

茭白秸秆乱堆乱放,造成环境污染。大量茭白秸秆堆积路边、倾倒河道,污染水源,影响环境卫生、村容村貌。茭白秸秆焚烧又会造成大气污染,可能引起山林火灾。

茭白种植已成为岳西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但在发展中不能破坏了环境。如何破解这个矛盾?当地展开探索。

综合利用微生物技术,让秸秆“变废为宝”

如何有效解决茭白秸秆的处理问题?这个问号一度挂在王艳华心头。2017年5月,他参与省循环经济研究院调研座谈时,道出烦心事。循研院负责人了解情况后,从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角度出发,提出运用微生物技术破解的思路,并帮助他与灵璧县李雷等专家对接。由此,王艳华找到了一把循环经济的“钥匙”。

李雷长期从事微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是安徽立腾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为帮助王艳华解“难题”,李雷联合宿州学院吴超等3名博士开始攻关。

把茭白秸秆转化成饲料,是变废为宝的一条路径。但经研究,李雷团队发现转化路径上,有两大“拦路虎”。

李雷说,一是茭白叶、茎、鞘秸秆适口性差,质地坚硬,难以被单胃动物消化和吸收。粗纤维含量高,蛋白含量较低,营养素种类少,营养价值不高。把茭白秸秆直接转化成牛羊饲料,牛羊不喜欢吃。二是保存难度大,茭白叶茎含水量大,加工成饲料易腐败变质,不易保存。

为破解“拦路虎”,李雷团队经过近4年的研究,终于实现将茭白秸秆在内的多种农作物秸秆转化为可供牛羊食用的发酵饲料。“变废为宝”的关键之处,在于综合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用不同的微生物对饲料的适口性进行改良,让茭白秸秆变成的饲料,有营养又好吃,保质期达到3年。

研究人员在茭白秸秆中加入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等饲用微生物菌种,通过发酵工艺,使茭白秸秆粗纤维经过降解变为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增加了丰富的菌体蛋白,增加了多种生物酶,补充了动物内源酶的不足。

乳酸、游离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含量增多,使发酵饲料具有一种特别的芳香味,可明显刺激动物的食欲。产品不含抗生素和化学药物,能有效提升畜禽产品品质。研究人员还筛选可以降解黄曲霉毒素的微生物菌株,在确保微生物菌株安全性的基础上,将这类菌株直接用于秸秆发酵饲料的生产中,以解决饲料发霉变质问题,延长饲料的保质期,提升饲料品质。

好技术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0年5月,王艳华投资135万元,建设1200平方米的厂房、1700平方米的生产场地,购买秸秆加工机械,应用转化技术。

厂房内,在工人的操作下,联合制料机将秸秆碾碎、拌料、加扩繁菌,然后自动打捆制成圆柱形青贮包,以聚丙乙烯塑条严密包裹自然发酵,使原质变软有营养。今年以来,还应用了中信格义循环经济有限公司生产的“壳寡糖饲料添加剂”,增加饲料营养。制成品一般发酵半个月就可使用。茭白秸秆发酵制备的青贮饲料经省有关检测机构检测,符合国家饲料安全标准。

加工厂外,一个个圆柱形青贮包码放整齐。会议代表现场“开箱”,将一个青贮包打开,看看茭白秸秆变成的饲料究竟如何。随着包装膜被切开,一股酸香味扑鼻而来,经粉碎、发酵的坚硬秸秆变得淡黄、柔软。

“我养了24头牛,去年2月开始,用上这里的青贮饲料,牛爱吃,长膘快!”舒城县晓天镇张田村养殖户王传甲这次也来到现场,为茭白秸秆变成的青贮饲料点赞。

“青贮饲料售价每吨380元,除去秸秆收购等成本,每吨净利润40元。虽然公司盈利甚微,但为本地群众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并解决了秸秆综合利用难题,社会效益明显。”王艳华说,近两年,公司年加工秸秆数量近2000吨,年产值达76万元,青贮饲料主要销往本县以及周边舒城、潜山、太湖、怀宁等养牛场。

“但是,目前我们场地有限、规模不大、机械化程度不高,限制了茭白秸秆加工量。今后,我们将继续以科技为支撑,扩大茭白秸秆循环再生利用规模,为推进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王艳华说。

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实践表明,微生物像一条无形的链条,把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加工业、营销业、旅游业贯穿连接起来,起到相互联动、融合放大的效应,具有安全、优质、健康、环保、增产、节约、高效的显著效益。”省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季昆森表示,岳西茭白秸秆利用的实例,充分表明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环境的经济。

近年来,省循环经济研究院总结安徽先进典型实践经验,提出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提倡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加工业、营销业、旅游业联动发展。季昆森表示,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环保、文化、旅游、节约、高效、健康”九大功能,能不断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减少环境污染,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扩大劳动就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资源产出率,不断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不断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断有所创新,不仅能保护和优化绿水青山,还可创造金山银山。

“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统一,是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山区发展决不能走所谓‘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省循环经济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汪石满表示,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高资源产出率是山区振兴的必由之路。岳西县利用茭白秸秆生产饲料、肥料、基料和工艺品,既有利于种植业结构调整,又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保护山区环境,可谓是一举多得,是山区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的一个成功范例。

“岳西县高山茭白产业基地,是发展农业特色经济的一道风景线。”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一级调研员韩伟明表示,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和岳西县针对茭白秸秆污染水体问题,运用微生物技术破解这个难题,推进岳西县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际践行“两山”理念,也为茭白秸秆综合利用作出新探索。

岳西县县长何斌表示,岳西县在发展高山茭白产业的同时,高度关注茭白秸秆综合利用问题。诸如运用微生物技术破解难题,岳西县近年来通过茭白秸秆饲料化、原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五化”循环再生利用,开发生产工业品、青贮饲料、食用菌栽培基料、生物质颗粒燃料等产品,茭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何斌表示,将以更大的力度推进茭白秸秆综合利用、循环再生利用,推进茭白利用产业化,提升茭白种植附加值,加快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 记者 夏胜为

本栏图片由通讯员 陈金胜 摄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