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平价店 惠民显长效
时值年底,不少市民在买菜时惊喜地发现,各地政府在保障“菜篮子”供应时,也在发放“惠民大礼包”。合肥市先行启动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惠民菜篮子工程”,随后多地相继开展,广大群众可以在家门口的超市买到便宜实惠的农副产品。
2012年以来,我省遵循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各地大型超市及其社区门店设立蔬菜等农副产品平价惠民销售专柜,在主要节假日、重大活动及突发事件期间,以蔬果类低于市场价15%以上、粮油肉禽蛋等其他生活必需品低于市场价5%以上向群众平价惠民销售,全力保障重要民生商品有效供给和价格总体平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便宜实惠
元旦、春节“惠民菜”活动相继启动
12月25日下午,合肥市经开区翡翠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停车场一位难求,超市内人头攒动。原来,当天是合肥市元旦、春节期间“惠民菜篮子工程”启动的第一天。
在超市二楼蔬菜区,一块块写着“惠民菜篮子”的绿色牌子非常引人注目。牌子下,是蔬菜的“市场价”和“惠民价”两种价格:土豆每斤市场平均价2.78元、惠民零售价1.98元,大白菜每斤市场平均价1.89元、惠民零售价1.08元……不少前来选购的市民在挑选蔬菜,还有的一买就是一大筐。
“便宜呀,肯定得多买一些啦,有的菜在冬天还能存,多买些不用来回跑了。”市民朱翠兰推着小推车笑着说,她今天的采购可谓是“收获满满”,转眼间已经选购了六七种蔬菜了。
“菜的质量好,价格又优惠,是政府给我们老百姓发的福利呀。”她表示,经常会关注“惠民菜篮子”活动信息,这样的活动确实惠民利民。
虽然只是每斤让利几块钱甚至是几毛钱,但这些“惠民菜”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十分重要。张蓉是合肥一家环卫公司的保洁员,她和丈夫的收入都不高,还要供儿子读书,平日里生活基本是省吃俭用。“在大超市能有这样优惠的价格,已经很不错了,低于1块钱的菜,质量还那么好,在现在的物价水平上,这样的菜得到哪找。”张蓉说道。
“惠民菜”20个规定品种以市场平均价为基准,蔬菜类下浮15%以上、其他品种下浮5%以上,每天还需要推出不少于5个品种的蔬菜以低于1元/斤的价格供应市场……这样大的优惠力度,让广大群众纷纷叫好。此次,合肥市一共有27家企业193个门店参与活动,大家熟悉的永辉、红府、合家福、苏果等都有参加。
与此同时,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的布置,六安、阜阳、亳州、蚌埠、淮南等市紧扣元旦、春节的时间节点,纷纷开展“平价店”活动。比如阜阳50家超市、商店启动农副产品平价运营,元旦、春节共计30天时间。
为确保“惠民菜”的质量,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还会对运营情况开展不定期巡查,巡查结果计入销售情况考核,对不按规定优惠幅度让利、平价销售品种不符合要求,以及群众投诉经查实的,将退出平价销售门店范围,并相应扣减奖补资金。
“两手”融合
“政府+市场”打造“平价店”模式
肉价上涨、菜价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波动,会对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在市场经济下,卖菜的商超是要盈利的,怎么能促使他们来卖价格更低的商品呢?“惠民菜”“平价店”,就是一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稳定物价、惠及民生、充满智慧的创新手段。
为缓解物价上涨压力,2012年,我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市场价格调控手段有限、政策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全面推进农副产品平价店建设,原则上平价销售蔬果类价格低于当地同类商品市场均价15%以上、粮油肉禽蛋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价格低于当地同类商品市场均价5%以上。
经过近10年的不断实践和完善,目前,平价店已成为政府推动“菜篮子”商品保供稳价有效抓手。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已建成平价店536家,覆盖16个市,基本形成网络化、社区化、规范化运行格局。“平价店”与“惠民菜”的模式是如何运作的呢?据介绍,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商业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副产品生产大户等市场主体积极、平等参与平价店建设。同时,鼓励农副产品产区、销区,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企业与商业企业、连锁超市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促进农副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一体化,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在推进过程中实行“约法三章”,以合同方式明确平价店经营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促使经营主体规范运营,鼓励各经营主体结合实际,创新经营模式。
政府部门会动态调整公布平价店设立的资质条件和要求,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签订协议,定期组织检查,对不按规定履行稳价责任的,及时退出平价店运营;对纳入目录的当地农产品价格每日进行监测,形成市场均价,于当日提供给当地平价店,作为第二天平价销售的市场比对价格。
开展平价销售,不是让企业只做“赔本买卖”。政府部门会对参加平价销售门店,同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给予一定奖补;暂缓实行峰谷分时电价;优先纳入政府储备粮油、猪肉、蔬菜等应急供应网点;优先申报国家“农超对接”项目。
“这些模式,既发挥了市场主体作用,又更好发挥了政府作用,实现了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有效结合。”省发展改革委价格调控和收费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道。
多方受益
成为稳物价惠民生有效措施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宏观调控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等因素叠加影响,安徽和全国一样,居民消费价格波动加剧。
以蚌埠、淮南两市为例,这两市农副产品平价店建设相对较好,其中蚌埠市70家平价店常年运营;淮南市14家平价店在主要节假日期间都按规定启动运营,2020年两市CPI月度涨幅总体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平价店”“惠民菜”,对于群众生活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改善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依托大型超市及其社区连锁店建设的平价直销区主要面对广大工薪阶层,对价格信号较为敏感。
经调研测算,农副产品平价销售每年可以给中低收入家庭节约近1个月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显著改善了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在CPI上升时,低收入群众可以在平价店购买低于市场价格的农副产品,减少生活费用支出;在CPI走低时,平价店运营会使食品类价格进一步降低,减少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改善生活质量。
因此,不论CPI是上涨还是下降,平价店都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有效措施。
2020年,全省参加平价惠民销售的商超及社区门店,共平价销售蔬菜、肉类等总量达8.2万吨,累计让利1.6亿元;今年,省发展改革委把启动平价店运营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项目,已经先后7次启动平价店运营,全省536家商超及社区门店共平价销售蔬菜、肉类等农副产品24万吨,累计让利5.6亿元。
省发展改革委价格调控和收费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农副产品平价店运行机制,加强产销衔接,扩大门店数量,加大惠民销售频次,充分发挥好“平价店”对“菜篮子”商品保供稳价作用,让平价店成为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的关键民生实事。
(记者 王弘毅)
标签: 惠民
为您推荐
-
<script src="http: tv people com cn img player v js">< script><script>showPlayer({id:...
2021-09-18